聯合國高階政治論壇 轉型邁向韌性社會

29476712518_1e3ddb1fc5_z.jpg
Photo:Connect4Climate

文/時嘉辰

今(2018)年7月9日至18日,來自各國的125名正副國家元首、部長與次長,以及高達2,200名的利害關係人齊聚紐約,參與2018年聯合國永續發展高階政治論壇(High Level Political For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LPF),國合會也在李栢浡副秘書長的帶領之下,參與了這次的會議。

今年議程重點檢視「供水及衛生設施」、「可負擔與清潔能源」、「韌性城市與人類聚落」、「永續消費與生產」、「陸地生態系統」與「全球夥伴關係」等議題,並重申「不遺落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在永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夥伴國響應全球發展訴求

HLPF的主要目的是在協助全球各國建立長期對話、評估進展及目標設定,而在 2016 年聯合國正式宣布永續發展目標後,該論壇成為檢視「2030 永續發展議程」及「永續發展目標」執行狀況的主要平臺。

HLPF正式會議除各重點目標盤點外,並分為主題檢視(Thematic review)與自願國家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s)2大主題。

另自2016年起,各國逐年在高階政治論壇上提出「國家自願性檢視」 (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分享與永續發展結合的國家規劃相關優先議題,以鼓勵與加速各國間的相互學習與經驗交流。今年提出VNRs的國家共有46國,累計提報國家已逾100國(部分甚至已提報第2或3次)。從數字來看,全球已有超過半數國家響應此趨勢,開始將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在地化,這也顯示出2030議程已成為國際發展的主流語言並越來越受到重視。

而夥伴國也未置身事外,迄今已有5國提出VNRs,包含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拉圭與吉里巴斯;另有3國將於明年提出VNRs,共計約半數之夥伴國將於明年完成提報。

永續發展成為國際社會主流語言

從2年的與會觀察得知,各國政府、國際組織、開發援助社群、私部門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投入明顯增加,不僅高階官員出席人數提升,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亦紛紛與專業機構合作,把握機會展現該國邁向永續發展之創新計畫或初步成果,而國際組織、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等也透過特別會議、展覽與訓練活動等方式,進行其核心業務的推展與宣傳。

在政府的大力投動下,私部門身為「發展籌資(Finance for Development)」的重要參與者亦出現在商業論壇、企業永續長論壇、夥伴關係交流等活動中。而扮演國際社會第三部門角色的「重要團體及其他利害關係人(Major Group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MGoS)」,則需運用相對稀少的資源,透過創新地組織串連與倡議方式,持續爭取更多的正式參與空間。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SA)統計,MGoS與非MGoS(主要為政府與UN組織)之正式會議發言與周邊會議舉辦比例均為2比8,顯示MGoS亦為國際參與之可能途徑。

呼籲轉型與韌性以邁向正軌

本年為進入2030年目標的第3年,然而全球發展並未步入軌道,甚至因氣候、戰爭與地緣政治所引發的緊張局勢,均已危及發展之進程。從今年聯合國秘書長公布之永續發展報告來看,前景憂喜參半,需加強經濟結構轉型與既有社會之韌性方有望達成SDGs,主題目標表現略述如下。

報告中指出,在「供水及衛生設施」方面,全球有61%的人口仍缺乏安全的衛生設施,而約30%則缺乏安全飲用水;與此同時,政府開發援助(ODA)對其投入自2012年起減少了25%;在「可負擔與清潔能源」方面,無法取得電力之人口跌破10億大關,然41%的人口仍需要使用有汙染的能源及爐具進行烹煮,對家庭健康造成危害;在「韌性城市與人類聚落」方面,都市貧民窟的擴張速度超越環境改善程度,使得廢棄物與空氣污染影響環境與健康,各式災害造成之損害日益增加,也使得都市面臨提升韌性之迫切需求;在「永續消費與生產」方面,開發中國家的人均「材料足跡」(material footprint)從2000年的5立方公噸提高到2017年的9立方公噸(同時已發展國家各項材料之人均足跡是開發中國家的2倍以上,石化燃料更高達4倍),意味著在開發中國家的生活標準隨著人口的增加而提高,但也因此,必須要更加重視減少對於原物料的依賴及加強原物料的回收再運用,以減少對於環境的壓力及衝擊。以「陸地生態系統」而言,人民的糧食、能源與居住需求競爭使自然環境面臨更大壓力,從1999年至2013年,全球有19%耕地、16%林地、19%草原與28%放牧用地面臨土地退化的問題,造成10億人口的生計受到影響,在在顯示須加強行動,落實生態系統的維護與自然資源永續利用。

在各國政府透過正式會議發言與VNRs彰顯各自努力之餘,國際組織、研究機構與MGoS之專家學者多從實際狀況與問題,呼籲與會者了解在地現實(local reality)以找出適合之作為,並結合科技應用與系統性思考,配合政治領導力與資源移轉,加速經濟與生活方式朝向正確的途徑邁進。

跨領域之務實作法協助夥伴國達成發展目標

國合會為我國發展援助機構,長期運用我國優勢及經驗,和夥伴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運用協助人才培育、產業發展、技術與能力提升等項目,回饋至該等國家之永續發展藍圖。透過HLPF之參與,除可掌握全球發展趨勢與知識體系之外,亦可以拓展與更多國際機構與利害關係人之對話與合作可能性,同時回應夥伴國重視之議題及強調我國際合作成效。以太平洋國家為例,氣候變遷對社會與人民之影響最為嚴重,國合會除透過結合新興趨勢推動永續農業,以維持太平洋國家之糧食與營養安全外,亦可拓展與在地團體之合作關係,以回應其氣候變遷調適之迫切需求,尋求最適合之解決方案。協助夥伴國家之務實作法,除了彰顯我國對於全球SDGs之貢獻,亦可作為我國面臨之發展問題之借鏡。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