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天然災害每年恐造成亞太地區超過1,600億美元損失;糧農組織號召全球共同發展生物經濟─國際發展新聞回顧20180414-20180427

United Nations ESCAP

Photo: United Nations ESCAP

編譯/梁嘉桓、黃光宇

聯合國:天然災害每年恐造成亞太地區超過1,600億美元損失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ESCAP)指出,到2030年,天然災害每年將造成亞太地區超過1,6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因此,呼籲在天然災害風險的融資基金上,必須要有更多的創新作為。(新聞連結)

糧農組織號召全球共同發展生物經濟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副總幹事塞梅多(Maria Helena Semedo)出席今年4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全球生物經濟高峰會(Global Bioeconomy Summit)時表示,若採用正確的發展方式,特別是如能與家庭農民合作並嘉惠農民本身,則生物經濟可以幫助各方因應各項急迫的全球問題,如饑餓、貧困和氣候變遷問題。塞梅多同時呼籲全球共同合作,使生物經濟永續發展能惠及所有人,以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不拋下任何一個人」(Leaving no one behind)的承諾。(新聞連結)

世銀:非洲經濟成長回溫,但速度仍不夠快

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於4月18日公布了一份關於非洲整體經濟狀況的報告,預估2018年撒哈拉以南地區經濟成長率可達3.1%,2019-20年則為3.6%,但前提在於石油與金屬的價格須保持穩定,且該地區政府應實施經濟改革措施,以解決國內經濟失衡問題並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對此,世銀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祖法克(Albert G. Zeufack)表示,「該地區經濟成長反彈回升,但與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發生前相比,速度仍不夠快,非洲各國政府必須加快並深化經濟結構的改革,才能使國內經濟大幅度且持續的成長。」(新聞連結)

2017年亞銀合作計畫總金額達到32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於4月24日發行2017年報,整年度合作計畫總金額達322億美元,不但較前一年增加26%,更創下歷史新高。針對此一成果,亞銀總裁中尾武彥(Takehiko Nakao)表示,「亞太地區的發展需求日漸增加,未來亞銀將持續結合金融與各種創新解決方案,以協助該地區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以及對水資源與能源的需求。」(新聞連結)

非銀:非洲國家應開始投入資源對抗瘧疾

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AfDB)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份關於非洲瘧疾的報告,分析非洲國家若缺乏來自國際社會的公衛援助,瘧疾能否受到控制甚至消失?此外,在報告中除了呼籲國際社群增加投入對抗瘧疾的資金之外,也建議非洲國家必須開始動用其本國資源,加入對抗瘧疾的行列。(新聞連結)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