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援助新焦點

文/梁嘉桓

1517376877105.jpg
黃奎博教授提供

2017年,國際援助社群所討論的議題,聚焦在氣候變遷,而在國際局勢快速變動下,進入2018年國際援助在方向上會有什麼樣的轉變,又在這樣的轉變之下,臺灣如何讓國人及受援國都有感,都是今年可以觀察的重點,因此本期「國際開發援助現場」特別訪問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社團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黃奎博教授,與大家分享他對今年國際援助趨勢的觀察。

水資源議題將成討論焦點

從2015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發布,至2016年正式揭櫫17項目標及169項次目標以來,SDGs已成為至2030年全球國際開發援助工作的共同方針。聯合國亦利用永續發展高階政治論壇(High Level Political For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LPF),逐年檢視全球各國在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上的進展,其中氣候變遷議題仍舊是過去1、2年來,全球比較聚焦討論的議題,然而,政治大學外交系黃奎博教授指出,儘管氣候變遷為目前全球發展的顯學,但水資源議題的重要性已經慢慢浮現。

33027664102_796b594d46_z.jpg
Photo :TaiwanICDF

根據聯合國每年發表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指出,到2030年全世界「用水短缺現象將高達百分之40」,報告亦指出目前全球約有40% 的勞動人口從事依賴水資源運作的行業,包括農業、漁業和林業等。因此,黃奎博教授認為,水資源的爭奪及分配,將成為全球衝突及內戰的根源,甚至臺灣目前也面臨水資源分配的問題。黃奎博教授補充表示,水資源議題並非今年才開始受重視,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公共外交中心(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早在2012年就將水外交(Water Diplomacy)訂為當年度研究主軸,只是這個議題的嚴重性及迫切性,在近一兩年才逐漸浮現。

針對水資源議題,黃奎博教授認為今年度可從幾個面向觀察,首先是水的生態保育,其次是水資源的分配及援助,特別是水資源為萬物生存、發展的根本,因此唯有先解決水的問題,才能進一步去談後續國家的發展。而臺灣在過去擁有相當豐富的水資源再利用、供水及廢水處理等的技術與經驗,因此可思考如何透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加強對友邦及友好國家的援助。

美國援外預算刪減

除了水資源之外,2018年國際開發援助事務另一個可以觀察的重點在於,美國援外預算的刪減。相較於其他各國不斷增加對外援助的支出,例如日本外務省已決定在2018會計年度的政府援助預算支出將較2017會計年度的4,343億日圓提高10%。南韓2018年政府援助預算也從2016年的19.6億美元增加到28億美元。美國政府在川普(Donald Trump)上台之後,開始強調「美國優先」,並大幅刪減援外預算,根據川普去(2017)年3月16日所公布2018會計年度的預算案大綱,提議將國務院和援外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經費,由2017會計年度的509億美元,刪減為2018年度的376億美元。黃奎博教授對此表示,儘管美國大幅刪減援外預算,然而所刪減的細目為何目前仍不得而知。因此,今年可觀察刪減後的美國援外預算在科目上所做得調整,再進一步觀察美國援外預算刪減後,是否對全球國際發展社群有所影響。

臺灣援外如何有感?

根據2016年社團法人對外關係協會針對「國人國際與外交態度」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民眾認為,外交部每年編列約新台幣90億元預算援助邦交國「不值得」[1],因此對於2018年臺灣的對外援助工作,黃奎博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他認為援外工作要能持續,取得臺灣民眾的支持是基本前提,也就是要讓臺灣民眾有感,讓援外的成果能夠回到國內,並多加宣傳,黃奎博教授認為,現在援外之所以較不易取得國人普遍的支持,在於對國內的宣傳不足,國人無法了解政府對外援助的實質工作內容。其次,是要讓邦交國有感,對此黃奎博教授認為可從兩個面向切入,第一,援外成果要讓邦交國看得到,以日本在柬埔寨湄公河上所蓋的水上小學為例,在小學外牆均會塗上「由日本捐贈」字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因為不管是當地民眾,或是遊湄公河的遊客,都可以看到日本援助的成果。第二個就是援外成果要讓邦交國感覺得到,簡單的說就是「People to People」,因此若是可以像過去農技團或技術團,在當地長期駐點,培養與在地人民或政府官員的關係,將較容易讓受援國人民感受到被關注與重視。最後,黃奎博教授指出,臺灣應與國際間的援助機構增加接觸與合作,除了透過學習國際援助機構的經驗,提升國內政府與民間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援助能量,亦可讓國內的知識社群更了解國際現勢與相關做法,進一步提升臺灣的援外專業形象與能見度。

國合會也在做

國合會長期投入援助工作,除了確保援助的有效性以外,如何在援助國強化台灣形象,也一直是努力推動的方向。目前除了在各計畫地點及設備上標示國合會logo之外,亦積極透過影音素材向外推廣援助成果。此外,國合會亦派遣長期志工及海外替代役赴邦交國及友好國家服務,除了協助計畫的執行之外,透過長期在駐地服務,亦可加強與駐地人民關係,並讓援助的成果進一步落實到受援國人民身上。例如先前派駐尼加拉瓜的營養志工李欣庭,不只協助尼加拉瓜兒童燒燙傷救護協會(APROQUEN)建立起營養制度,同時也讓協會執行長及其他職員感受到來自臺灣的愛。另外,也有許多役男透過分享美食,製作手工藝品等方式傳播臺灣的文化,讓駐在國人民對於臺灣有進一步的認識。

另外,在水資源方面,國合會過去也運用臺灣經驗,於海地執行供水計畫,提供提供新希望村居民民生用水。在約旦,國合會則與美慈組織合作,執行「北約旦水井修復計畫」,協助約旦因應因大量敘利亞難民進入,所造成的供水不足問題。

相關影片請看以下連結:

把陽光帶到尼加拉瓜-國合會尼加拉瓜營養志工李欣庭

https://youtu.be/GviZlQ4cFgc

海地:新希望村供水計畫

https://youtu.be/nigECCvfZyU

國合會人道援助計畫紀實-重生

https://youtu.be/5Sabjra0erk

 

 

[1] 「台灣22個邦交國太少? 過半民眾認為每年90億援外預算不值得」,2016年08月19日,關鍵評論,最後瀏覽2018年01月29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152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