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強調全球氣候正在轉變,糧食生產和農業也應隨之轉型;世銀行長金墉於消除貧困日發表聲明-國際發展新聞回顧20161010-20161021

10496946943_9d489837fb_o-juan-luis-sanchez

Photo: Juan Luis Sánchez

編譯/張子弋

世界糧食日強調全球氣候正在轉變,糧食生產和農業也應隨之轉型

在今年的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許多國家共同在這一天釋出一個重要訊息,即氣候變遷、飢餓、以及貧窮等議題必須放在一起討論,未來才能夠達到國際社群所訂定的永續發展目標。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總幹事José Graziano表示,全球氣溫升高和不穩定的氣候變化,已經破壞了農業和糧食安全所依賴的土壤、森林和海洋的健康。因此2016年世界糧食日的口號「氣候在變,糧食生產和農業也應隨之轉型」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90億,人類需要生產更多的糧食,但前提是要降低自然資源消耗並大幅降少損失和浪費。(新聞連結

世銀行長金鏞於消除貧困日發表聲明

世界銀行(World Bank Group)行長金鏞(Jim Yong Kim)在消除貧困日(End Poverty Day)回顧世銀在過去一年進行全球貧困數據調查時表示:「在世銀每一天都是消除貧困日。今天,在我們紀念消除貧困日之際,也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見證我們取得的重大進展,同時也藉此機會重新評估我們是否能夠實現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現在我能很自豪地說,針對消除貧困我們已取得了重大進展。過去在相關資料極度缺乏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48個國家中已有41個正在進行,或計劃在未來兩年展開蒐集貧窮資料調查行動;世銀則資助了其中至少32個國家進行調查。」(新聞連結

亞銀:針對在太平洋國家中的貧窮都市村落應提出新的對策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未來應提出新的對策,以協助城市中逐漸增加的一群窮困居民,他們多居住在被稱為「都市村落」的地區,其特色為房舍品質不佳,且未能供應生活所需的必要設施。據估計太平洋地區大約有1百萬人居住在所謂的都市村落,他們散落在所有的城、鎮當中。而美拉尼西亞群島中的四個首都,居住著最多的都市村落貧困人口,包括索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士比港(Port Moresby)、萬那杜首都維拉港(Port Vila)、以及斐濟首都蘇瓦(Suva)。(新聞連結

城市如果沒有提出更好的房屋及交通政策,將使市民身陷不平等窘境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最新報告指出,政府應重新思考一個城市的居住、交通、教育及就業政策,以避免城市變成一個不平等的牢籠。根據該報告,在所有曾進行相關調查的城市中,10個城市中有9個,其家戶所得不平等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數,且當城市規模愈大將加劇貧富差距的情況,進而成為一個國家貧富不均擴大的主要因素。(新聞連結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