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嘉桓
11秒,曾經是100公尺短跑世界紀錄;11秒,是一台敞篷車開蓬的時間;但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2019)年9月19日公布的「2019年兒童死亡率趨勢報告」顯示,全球每11秒會有1名新生兒,或是1名孕產婦因醫療照護條件不佳而死亡。惟報告中亦指出,相較於2000年,全球新生兒及孕產婦的死亡率,已顯著下降,並逐漸往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全球嬰幼兒及婦女死亡率顯著下降
在報告中指出,自2000年開始,由於醫療衛生服務品質提升,加上更多民眾有能力負擔,讓全球兒童的死亡率減少了將近一半,孕產婦的死亡率則減少超過3分之1,對此,世衛全民健康照護執行長薩拉瑪(Peter Salama)表示,這是一項「驚人的成功」。[1]儘管有如此大的進展,但報告中仍指出,截至目前全球兒童死亡率仍相當高,根據統計,2018年共有620萬名0-14歲的兒童死亡,相當於尼加拉瓜全國人口總數,其中有85%是5歲以下幼兒。造成兒童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戰亂、貧困、營養缺乏、醫療衛生環境不佳等,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霍爾(HENRIETTA H. FORE)「致全世界兒童的一封公開信」中提到「每天有1.5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死於可治療的疾病或其他可預防的疾病」。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如果要達到永續發展目標3.1「在西元 2030 年前,減少全球的死產率,讓每 100,000 個活產的死胎數少於 70 個。」及目標3.2「在西元 2030 年前,消除可預防的新生兒以及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未來就必須有更健全的政策、實際的作為,以及適當的資源方可能達到,儘管目前全球已有121個國家達到上述目標,但若依目前趨勢,在2030年仍有53個國家無法達成預期目標,而這也將使2019到2030年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由原先預估的4,100萬人,增加到5,200萬人。[2]
目前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已經有顯著下降,但從各區域的統計數據來看,歐洲、北美及紐澳等先進地區的死亡率從1990以來其實一直都不高,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高的地區主要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及南亞,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1990年時,每千人就有182人,這個數據在2018年下降至78人,減少了57%,仍舊居於各區域之冠。對於各區域間在婦女及嬰幼兒死亡率的失衡情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管健康部門的史蒂芬醫生(Dr. Stefan Peterson)不諱言的指出,「如果將一個來自高死亡風險地區的婦女帶到瑞典,那她的死亡率會減少100%。」[3]
出生地決定一個人未來
在最近由比爾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所發表的2019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The Goalkeeper 2019)中,則提到了與上述相同的看法,該報告主要聚焦在全球的不平等,認為儘管目前全球在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道路上在很多部分已有相當大的進展,例如糧食安全、貧窮、健康等,但這些進展數據是從整體平均的角度統計,並無法衡平準確地反映出各區域間的實際情況,這樣全球不平等的情況,將嚴重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報告中更指出,人的出生地,將決定他的未來,如果把人生視為一趟旅程,每個不利條件都會讓這段旅程更加艱難,對於出生在全球最貧困的薩赫勒地區的女孩而言,要過上健康且富生產力的生活,一生中需要克服重重障礙,包括性別、種族、宗教、年齡、氣候變遷、自然災害等。[4]報告中特別以查德為例,指出一個查德兒童的死亡機率幾乎是一個芬蘭兒童的55倍。不平等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國與國之間,各國的內部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平等,以印度為例,該國喀拉拉邦的奎隆(Kollam)縣,兒童死亡率為1%,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4年,但位在北方邦佈道恩(Budaun)縣的兒童死亡率則超過8%,人均受教育年限僅6年。
在今年聯合國大會期間所舉辦的全民健康覆蓋高峰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霍爾表示,全民健康覆蓋的意義,並不侷限於促進人民健康,而是能進一步的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他進一步指出,我們不能忽略貧窮及不平等對於全球健康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目前全球有上百萬的民眾,因為資源、權力及資金分配的不均,使得健康狀況不佳。[5]因此要達成全民健康覆蓋,國家間或區域間的不平等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國合會協助友邦降低孕產婦及嬰幼兒死亡率
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精神,目前在降低孕產婦及嬰幼兒死亡率上,國合會在非洲的史瓦帝尼及中美洲的瓜地馬拉都有相關的計畫推動。在史瓦帝尼,由於該國婦幼醫療照護體系尚無法全面提供孕產婦從懷孕、分娩到產後的完整照護,亦難以早期發現高風險孕產婦並給予適切的照護,因此,國合會從2016年起,開始與國內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協助史國衛生部提升曼齊尼(Manzini)省7間醫療機構婦幼照護功能。基於前階段計畫推動奠定的基礎,國合會自2019年起,進一步與嘉義基督教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共同和史國衛生部合作,將執行範圍擴大至史國全國境內擇定之85間各級醫療院所,讓更多的孕產婦及嬰兒得以受惠,透過強化史國醫療照護機構功能,提升孕產婦及嬰兒保健效能,在史國所執行的計畫內容包括,強化醫療機構人員婦幼高危險群處置能力、強化醫療機構功能、提升社區婦幼衛教推廣能力、提升數據系統性分析能力。而在瓜地馬拉,國合會則運用醫療科技協助該國改善孕產婦及嬰幼兒死亡率,由於瓜國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均高於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之區域平均值,產後出血為孕產婦主要之死因,加上醫療院所軟硬體設備不足及醫護人員未落實無菌技術操作導致產婦及新生兒感染率偏高。因此,國合會自2019年起,結合臺大醫院專業人力及資源,共同推動「瓜地馬拉運用醫療科技提升孕產婦與新生兒保健功能計畫」,計畫執行期間,將導入臺灣醫療科技強化目標區各級醫療機構照護功能,另外,也針對瓜國醫療機構人員進行能力建構。
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大會召開期間,國合會的任務團隊曾在日內瓦與世界展望會總會合作的國際公衛論壇上,分享了許多案例,向國際社會介紹臺灣在全球公衛醫療援助計畫上的投入,但對於國合會而言,這些計畫的推動,除了在國際場域上彰顯臺灣實力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計畫,真實的改善了計畫執行國家中人民的健康,進一步落實世界衛生組織(WHO)「全民健康覆蓋」的願景。
編輯:梁嘉桓
核稿:吳台生
[1] “Despite progress in childbirth safety, one woman or baby dies every 11 seconds”, UN News, 2019/9/19, https://news.un.org/en/story/2019/09/1046742, last viewed 2019/9/24.
[2] “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2019 report”, UNICEF,WHO, 2019/9/19, last viewed 2019/9/24.
[3] “Despite progress in childbirth safety, one woman or baby dies every 11 seconds”, UN News, 2019/9/19, https://news.un.org/en/story/2019/09/1046742, last viewed 2019/9/24.
[4] 《目標守衛者報告》,比爾蓋茲基金會,2019/9,最後瀏覽2019/9/26
[5] “Henrietta Fore, UNICEF Executive Director UHC Summit Event: “Accelerating Multi-Sectoral & Multi-Stakeholder Action & Investment ”, UNICEF, 2019/09/23, https://www.unicef.org/press-releases/henrietta-fore-unicef-executive-director-uhc-summit-event-accelerating-multi, last viewed 20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