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嘉桓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公布了一個最新數據指出,2016年亞銀共投入37億美元於氣候融資相關計畫,不但較2015年的26億美元成長42%,更是亞銀歷年來最高。對此,亞銀總裁中尾武彥表示,亞銀透過加強對於開發中夥伴國家的援助,來呼應「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到2020年亞銀在氣候變遷上的支出更會高達60億美元。而在去(2016)年底,歐盟(European Union )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也簽署了一個諒解備忘錄,以擴大及加強雙方在可再生能源間的合作;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AfDB)副總裁Kapil Kapoor博士則是在去年舉行的第六屆非洲氣候變遷及發展會議(6th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 CCDA-VI)上表示,非銀將以「2011-2015氣候行動計畫」(Climate Action Plan)作為非銀2016-2020年氣候融資的骨幹,Kapil Kapoor博士進一步指出,2020年起非銀的年度氣候融資金額每年將達50億美元。
儘管國際開發援助相關機構對於達成「巴黎協定」均有共識,並且也承諾要擴大在氣候相關計畫上的投入,但根據丹麥智庫哥本哈根共識中心(Copenhagen Consensus Center)主席Bjorn Lomborg指出,要達成「巴黎協定」的各項目標至少要花費100兆美元[1],因此,未來在改善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上,恐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而除了資金以外,要在2030年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新政府對「巴黎協定」態度受矚目
首先,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主張,將成為影響「巴黎協定」的一大變數,此前,川普在美國大選期間一直主張退出「巴黎協定」,並停止向聯合國的全球變暖項目出資。雖然,依據「巴黎協定」的規定,締約國在協定生效後4年內不得退出,且去年川普當選後,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對於美國是否將撤出巴黎協定正密切觀察,持開放態度。然而,在川普對退出「巴黎協定」的態度出現軟化之際,川普所任命的國務卿Rex Tillerson卻為「巴黎協定」的未來再添變數,Tillerson為前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公司執行長,因此許多人擔心,Tillerson接掌國務院,將力挺川普選前承諾,退出「巴黎協定」,並讓美國走回支持傳統能源的老路。但此前Tillerson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該保留氣候協議,並承認全球暖化的威脅是真實的;然而,在被問到是否退出「巴黎協定」,Tillerson拒絕明確表示,僅說「和離開談判桌相比,留在談判桌前對我們更有益。」這也意味,美國未來將持續參與全球氣候變遷的談判,但相較於歐巴馬政府的積極投入,新團隊或許將採取相對被動的態度。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牛步
另外,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從目前全球能源結構來看,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仍僅占全球總發電量的4分之1,其他4分之3仍需要仰賴化石燃料或核能發電;根據統計,全球碳排放的40%來自於煤炭燃燒,因此若要達到各國在「國家自主貢獻(INDC)」所承諾的減排目標,能源轉型是必經之路,根據非營利組織「氣候分析」(ClimateAnalytics)表示,歐盟必須在2030年前關閉全部315座燃煤電廠,以履行巴黎氣候協議作出的承諾。
然而,在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和石油變革國際組織(Oil Change International)最近發布的報告,《碳陷阱:國際煤炭金融如何破壞「巴黎協定」和清潔能源部署》(Carbon Trap: How International Coal Finance Undermines the Paris Agreement)中[2]卻指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G20國家在繼續投資於依賴煤炭的項目,報告中顯示,2007年至2015年期間,G20國家資助了價值760億美元的國際煤炭融資項目,而這樣的做法,不但將使受資助國面對空氣污染、水危機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困境,同時也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置於不利地位。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局(CCCS)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球均溫為14.8℃,為地球最熱的一年,較工業革命前估計氣溫高1.3℃[3],已經接近「巴黎協定」所定1.5℃的目標,但在面對美國對於氣候協定態度不明、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牛步,加上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估,依照「巴黎協定」揭櫫的減碳目標,到 2030 年為止用於再生能源、節能總支出金額將高達 16.5 兆美元[4]的情況下,2030年能否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仍令人憂心。
國合會運用臺灣太陽能優勢援助友邦
儘管「巴黎協定」未來的發展仍具相當不確定性,但國合會做為我國專業援外執行機構,仍將持續利用臺灣在可再生能源上的優勢,協助我國友邦及友好國家對抗氣候變遷,減少碳排放,例如2011年國合會出資參與歐銀成立之「綠色能源特別基金」,由歐銀依據本會優先國家名單,推動能源效率相關之融資子計畫,而在該基金的協助下,已有多國受惠,包括摩爾多瓦基希涅夫市區道路計畫[5]、約旦大安曼市固體廢棄物子計畫[6]等。此外,去年,國合會也與馬紹爾政府簽署貸款合約[7],對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政府提供「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貸款,協助馬國推動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共同對抗氣候變遷。除了上述計畫之外,國合會亦辦理研習班,邀請來自友邦及友好國家的學員來臺,與其分享臺灣在對抗氣候變遷的經驗及技術,例如去年就曾針對島國友邦舉辦「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適應研習班(島國專班)」。臺灣大學林子倫教授指出「氣候議題是未來可以展現台灣能力的舞台」[8],在國合會的推動之下,將進一步運用臺灣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經驗,持續協助我國友邦,以共同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
[1] Marc Morano, 2017/1/17, “Statistician: UN climate treaty will cost $100 trillion”, Climate Depot, last viewed 2017/2/13, http://www.climatedepot.com/2017/01/17/danish-statistician-un-climate-treaty-will-cost-100-trillion-to-postpone-global-warming-by-less-than-four-year-by-2100/
[2] https://www.nrdc.org/sites/default/files/carbon-trap-international-coal-finance-report.pdf
[3] 「史上最熱年!去年全球升溫1.3℃ 巴黎協定險破功」,聯合新聞網, 最後瀏覽 2017/2/14.
https://udn.com/news/story/6947/2231702
[4] 「全球達成巴黎氣候協議,碳泡沫成真?」,科技新報, 最後瀏覽 2017/2/14. http://technews.tw/2015/12/14/paris-agreement-2015/
[5] 計畫連結: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24876&CtNode=29684&mp=1
[6] 計畫連結: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31232&CtNode=29684&mp=1
[7] 「國合會與馬紹爾政府簽署貸款合約 攜手對抗氣候變遷」,國合會, 最後瀏覽 2017/2/14.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39039&ctNode=29687&mp=1
[8] 國合會,「 台大林子倫教授:「氣候議題」是未來可以展現台灣能力的舞台」,關鍵評論網,最後瀏覽 20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