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梁嘉桓
#1 2016年南太地區經濟成長下滑至3.8%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的「2016年亞洲發展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16)報告指出,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及颶風侵襲的影響,2016年太平洋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呈現低度成長,報告中預估,2016年太平洋地區經濟成長率平均為3.8%,低於2015年的7.0%,亞洲開發銀行太平洋局局長姚先斌表示「南太平洋島國將受到前所未見的嚴重氣候災害侵襲,而這也凸顯了國際援助對於南太平洋島國的重要性。」(新聞連結)
#2 FAO:飢餓與貧窮為解決社會不平等的首要工作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幹事Jose Graziano da Silva在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所舉辦的會議中指出「要解決社會不平等的首要工作,就是幫助那些仍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且挨餓的人。」由於社會不平等問題不只會威脅到經濟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永續發展目標中目標十「減少國內及跨國家間之不平等」的達成,因此糧農組織總幹事聚焦在社會不平等及鄉村地區糧食安全的連結。根據統計,目前全球80%遭遇飢餓與貧窮的人口是生活在鄉村地區。(新聞連結)
#3 加勒比開發銀行將協助城市發展
目前,加勒比地區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因此加勒比開發銀行(CDB)在最近的一次董事會上表示,將提供51萬美元的資金,以發展加勒比開發銀行的城市政策、策略及行動方針,該計畫主管Daniel Best表示「透過這個方針,可以透過城市發展為永續及包容性成長鋪路,同時也可以將該地區的城鎮成為交通運輸系統的樞紐,同時發展良好的文化、教育及醫療設施。」
(新聞連結)
#4 JICA與亞銀共同成立基金投資私部門基礎建設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與亞洲開發銀行共同成立「領導亞洲私部門基礎建設基金」(Leading Asia’s Private Infrastructure Fund, LEAP),以協助亞太地區的私部門基礎建設投資,日本國際機構將提供該基金15億美元,並由亞洲開發銀行進行管理,該基金投資範圍將包括能源、發電、水利、城市基礎建設、交通、及資通訊科技等私部門基礎建設。(新聞連結)
#5 巴黎氣候協議為非洲可再生能源設施建置提供支點
非洲開發銀行(AfDB)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組織(IRENA)及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ECA)等組織於3月17~18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一場有關氣候變遷及加強東部及南部非洲可再生能源設施建置的會議,會議上有數位國際氣候及能源專家表示,2015年所簽署的巴黎氣候協議為非洲的可再生能源設施建置提供了一個支點,但非洲國家有責任採取一個長期的發展策略。同時,與會代表也強調,非洲在減緩氣候變遷及加強可再生能源設施的建置上,有相當大的潛力及機會,而且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有益於非洲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