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嘉桓 製圖\陳薏安
國際援助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戰期間美國所提出的「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1],當時美國援助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為防止共產主義擴張,199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的解體,國際局勢出現重大轉變,國際援助已經不再為了防止世界赤化,而是為了促進受援國的發展進而促進世界的發展,因此也帶有更多人道主義的色彩。
臺灣在1950年代間,也曾受過美國援助,對於許多五六0年代的人來說,印有中美合作的麵粉袋,大概是共同的童年回憶,不過因為經濟起飛,臺灣到了1959年開始從受援國轉變為援助國,在將近60年的援助歷程中,臺灣在對外援助工作的工具雖然出現轉變,但在援外的本質及精神上,仍是依循國際潮流的大方向。
談到海外援助,對許多人來說,腦海中浮現的大多是早期臺灣農耕隊在非洲教導當地人耕作的畫面,由於援外(政府開發援助,ODA)工作多半是採用國家預算,所以難與政治考量脫鉤,[2]而臺灣最初在非洲的援助工作也不例外,主要希望得到非洲國家在聯合國的支持,實際上當時也獲得了相當的成效,前駐馬拉威大使陳錫燦就曾表示「農耕隊的最大貢獻,就是阻礙中國延遲10年進入聯合國,這在援外歷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3],也因此,農耕隊幾乎成了臺灣援外的代名詞。
斐濟技術團李志成技師(左一)輔導農民種植青椒。
Photo:國合會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及臺灣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臺灣在援助的內容與工具也日趨專業與多元,在目的上,儘管還是肩負維持邦交的任務,但從過去幾次大型天災後的援助工作中,不難看出臺灣的援助已經帶有更多的人道援助色彩。以2015年在索羅門發生的洪災為例,國合會就與世界展望會合作執行「索羅門洪災衛生計畫」[4],協助受災社區取得因應衛生與健康環境問題之能力與資源,進而改善災區衛生與健康情況。
此外,由於臺灣在科技領域的相對領先,因此在援外計畫的執行上,自然也應用了這項優勢,進行所謂「科技外交」,在許多國家執行「資通訊計畫」[5],協助當地建立電子化政府,並協助訓練資通訊技術人才;同時,臺灣先進的衛星技術,也開始運用在環境相關的援外計畫上,目前中美洲地區所執行的「中美洲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能力提升計畫」[6],就是利用臺灣福衛二號所提供的衛星影像資料,協助中美洲國家進行森林保護、湖泊監測及火山災後評估等工作。
聖露西亞員警使用犯罪管理系統接受民眾報案。
Photo:國合會
儘管,臺灣在援助工具的使用上,隨著時代變遷及臺灣本身的優勢而逐漸轉變,但臺灣在援外工作上,仍舊依循國際發展趨勢,致力於全球關注的發展議題,國合會作為臺灣專業的援外機構,同樣也依循此原則,在計畫從界定到評核的循環中,落實「巴黎援助成效宣言」(Paris Declaration on Aid Effectiveness) [7]所強調的在地化、一致性、諧和性、成果導向及相互負責等五大行動準則。
過去15年間,國際間在援外工作上一直朝著促進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的方向前進,臺灣自然也不例外,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所做的報告指出「我國之援外政策具體實踐千禧年發展目標精神。」,[8]而從實質計畫面來看,國合會所執行的多項計畫中,對於呼應MDGs目標亦不遺餘力,例如「海地Les Cayes河谷雜糧作物發展計畫」、「巴拉圭淡水白鯧魚苗繁養殖計畫」,即有助於達成MDGs目標1「消滅極度貧困和飢餓」,而派遣至布吉納法索的醫療團所執行的「台布醫療合作計畫」,則對達成MDGs目標4「降低兒童死亡率」、目標5「改善孕、產婦保健」及目標6「對抗愛滋病、瘧疾及其他疾病」等目標。
巴拉圭淡水白鯧魚苗繁養殖計畫替代役男方品仁協助推廣戶淡水白鯧收成。
Photo:國合會
2016年起,聯合國在千禧年提出的MDGs將交棒給「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未來15年,國合會也將依循國際援助潮流,將SDGs作為援外工作永續發展的方向及目標,目前國合會在許多國家所執行的農業相關計畫[9],即有助於達成SDGs目標2「終止飢餓,確保食品安全、營養及永續農業」,而以目前正在執行的「南部非洲移動族群中愛滋病、肺結核、高血壓病患管理提升計畫」[10]為例,也呼應目標3「確保健康生活及促進不分年齡之福祉」中的標的(target)3「終結愛滋病、肺結核、瘧疾和受忽略的熱帶疾病及肝炎、水傳染的疾病和其他傳染病」。
同時,國合會也透過提供外籍生獎學金及辦理專業研習班,提升夥伴國的人力資源及相關技術能力,這也回應了目標4「確保包容與公平之教育及終身學習」之精神,而透過利用臺灣資通訊優勢,協助合作國家建構電子化政府,同樣也有呼應目標16「促進和平及具包容性之社會、提供廣泛訴諸公平正義之管道,並在各層級建立當責、包容之主管機構」的標的6「發展高效能、具責信且資訊透明的各級機構」。
從早期的農耕隊,到現在海外所執行的各項援助計畫,為臺灣強化了與友邦間的邦誼,但在外交的目的之外,現今的海外援助,必須呼應國際潮流,以擔負更多協助促進全球發展的角色,特別是在後2015,全球面臨更多挑戰,包括氣候變遷、貧富差距及飢餓等問題,這些問題除了對開發中國家造成衝擊之外,已開發國家同樣必須面對,國合會將依循SDGs的原則與方向,持續朝向達成「進步夥伴、永續發展」的願景目標前進。
[1]馬歇爾計劃的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
[2] 劉曉鵬,「農技援助之外:小中國對非洲的大想像」,臺灣史研究(臺北市),第19卷第一期(101年3月),頁141-171。
[3]施民男,2003,「非洲生活憶往」,國合會電子報,第44期,https://www.icdf.org.tw/epaper_file/20030929134921v2epaper-no44.html#3。
[4] 「索羅門洪災衛生計畫」詳細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28292&ctNode=29909&mp=1
[5] 國合會目前在許多國家執行「資通訊計畫」,例如「聖文森資通訊技術合作計畫」,計畫連結: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8364&ctNode=29930&mp=1、「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資通訊計畫」,計畫連結: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19848&ctNode=29931&mp=1、「貝里斯資通訊計畫」,計畫連結: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18184&ctNode=29938&mp=1等。
[6] 「中美洲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能力提升計畫」詳細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10521&ctNode=29934&mp=1
[7]「巴黎援助成效宣言」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於2005年3月間在巴黎舉行高
層論壇,由116個國家及國際組織代表共同簽署通過。
[8]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2012,「我國對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之貢獻」。
[9] 國合會農業相關計畫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12404&ctNode=29674&mp=1#PlanDataReferenceList
[10] 「南部非洲移動族群中愛滋病、肺結核、高血壓病患管理提升計畫」詳細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www.icdf.org.tw/ct.asp?xItem=19488&ctNode=29904&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