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Pacific Islands Forum website
文/黃光宇
2017年9月5日至8日,來自南太平洋島國、澳洲及紐西蘭等18個國家的元首及代表出席了在薩摩亞舉行的「第48屆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PIF)。本次論壇主題為「藍色太平洋」(Blue Pacific), 各與會代表就氣候變遷、海洋資源永續發展、漁業管理及跨國犯罪等議題進行討論。由於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Meg Taylor曾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1)上,闡述氣候變遷的急迫性,太平洋島國論壇也因而被視為巴黎氣候協議的推手之一。[1]因此,本次與會各方在論壇所取得的共識,預期將於今年11月在波昂(Bonn)舉行的COP23會議上持續發酵。
本屆論壇主軸
太平洋島國論壇於1971年8月5日在紐西蘭首都威靈頓成立,當時名為南太平洋論壇(South Pacific Forum),至2010年10月更名為太平洋島國論壇。目前論壇共有16個會員國、2個準會員國、5個觀察員及14個對話夥伴。論壇主要宗旨及目標為加強論壇成員國在貿易、經濟發展、航空、海運、電訊、能源、旅遊、教育等領域,及其他國際社會共同關切之議題上的合作和協調,並促進各方在政治、安全等領域對外政策的一致性。
論壇成立迄今,共舉行48屆領袖高峰會議,每屆高峰會議,均設定討論主題,例如第46屆主題為「加強連結提升太平洋區域主義」,第47屆主題則為「區域小島國家成長的挑戰」。
今年的主題則為「藍色太平洋」(Blue Pacific),各與會代表就氣候變遷、海洋資源永續發展、漁業管理及跨國犯罪等議題進行討論。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Meg Taylor開幕致詞時表示,「藍色太平洋」此一主題反映太平洋島國對區域漁業管理議題的關切以及對深海礦業和污染的擔憂。本屆會議主席國薩摩亞總理圖萊帕(Susuga 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亦指出,該主題確實針對太平洋地區的區域合作與發展,以及論壇如何與國際社會建立密切關係,提供了全新的表述方式。[2]
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Meg Taylor開幕式致詞影片
在各國發言內容方面,薩摩亞總理對於歐盟未能完全履行相關援助協定並扣留部分援助款的行為表達不滿,同時籲請歐盟避免進一步削減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同時,亦有國家呼籲美國不要退出《巴黎協定》。吐瓦魯總理索本嘉(Enele Sosene Sopoaga)強調,「各國必須攜手努力,加強多邊合作,確保美國繼續留在《巴黎協定》的框架內。」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今年首次受邀出席,由直屬法國生態部部長的國務秘書Sébastien Lecornu代表與會。雖然位於南太平洋的二個法屬島國—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與玻里尼西亞(Polynesia)已於2016年獲得PIF準成員國資格,但身為母國的法國卻未曾與會。對此,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研究員Jonathan Pryke表示,「這是南太平洋地區21世紀以來最大的變動。」因為對於澳洲及紐西蘭而言,法國的與會代表著西方勢力的加入,可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漸增加的影響力。[3]
世界銀行公布最新研究報告:Pacific Possible
Photo: World Bank Pacific Home│Facebook
本次會議中,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表了一份名為Pacific Possible的研究報告,關注太平洋地區國家在深海礦業、漁獲捕撈、旅遊、非傳染性疾病(NCDs)、勞動力流動、氣候變遷及災害管理等面向的發展情形,並提出多項促進該地區經濟成長的方案。這些方案經預測可於2040年為該地區國家創造50萬個新工作機會,同時提升區域內人民收入達4成以上。[4]
自從全球暖化成為世人關注的議題以來,許多太平洋地區國家意識到其國土安全將直接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與威脅,而世銀在這次會議中所發布的報告更支持了他們的看法。數據顯示,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即在2100年前海平面較目前僅上升40公分,這些島國也得面臨因興建堤岸以保護海岸線的龐大支出。而最糟情況則是海平面將在2100年前較目前上升126公分,屆時,諸如吐瓦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等國家地勢較低窪的地區將遭吞沒。然而,這些受到氣候變遷嚴重衝擊、影響最鉅的太平洋島國卻無法單打獨鬥,反而更需要國際社會傾力援助,方能因應未來的挑戰。[5]
臺灣持續加強與南太友邦關係
第72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於今年9月12日至25日在紐約舉行,會議期間共有15個友邦發言支持臺灣,[6]其中包括諾魯總統瓦卡(Baron Waqa)、吉里巴斯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等國元首,皆在國際場域上為台灣發聲,呼籲為我國參與聯合國體系尋找適當的方式。[7]
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於聯合國大會總辯論發言畫面(Photo: UN Photo / Cia Pak)
我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六個邦交國帛琉、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與馬紹爾群島等,均為PIF會員國。在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議題,如何協助深受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所影響的友邦,提升其環境調適能力及發展具韌性之策略,亦為臺灣推動援外工作努力思考的方向。
有鑑於此,國合會在此區域之發展重點致力於協助克服島嶼國家的脆弱性等,除了配合友邦之發展政策,執行技術合作計畫,亦考量友邦所處之地理環境及發展需求,適時調整計畫的類型,從早期以園藝、糧食作物與蔬果改善等農業計畫為主軸,轉型為以推動永續農業、提高對氣候環境恢復力等為重點。
以目前在馬紹爾群島執行的「家戶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計畫」為例,由國合會向當地人民提供能源貸款,鼓勵運用再生能源技術,取代部分石化燃料發電,以減輕馬國對進口能源的倚賴。[8]而在帛琉推動的「園藝生產與營養提升計畫」,是從學校教育環節切入,透過國合會駐帛琉技術團示範農場與當地學校校園農場合作,發展多種類蔬果生產技術,永續建構帛琉國民的蔬食習慣,並在脆弱島嶼環境下持續生產當地蔬果,達成健康營養改善的願景。[9]另外,國合會在索羅門群島執行的「索羅門群島資源植物調查暨植物誌編纂計畫」,則是以提升索國保存植物自然資源的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式,協助該國在自然保育工作上的永續發展。[10]
透過不同援外主軸的相輔相成,除了彰顯臺灣在這些領域的軟實力之外,亦可加強我國援外效益,有效提升我受援國國家的整體發展。
[1] 「太平洋島國領袖熱議氣候變遷」,2017年09月05日,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最後瀏覽2017年09月25日,https://tccip.ncdr.nat.gov.tw/v2/knowledge_cc_news_view.aspx?kid=20170905103508
[2] “Pacific Islands Forum: Climate change and illegal fishing on agenda for Samoa meeting”, 2017/9/4, ABC News, last viewed 2017/9/25, http://www.abc.net.au/news/2017-09-04/pacific-island-forum-to-address-climate-change-illegal-fishing/8869400
[3] “Influence of France and China in Pacific sets scene for top level talks”, 2017/9/7, SBS World News, last viewed 2017/9/25, http://www.sbs.com.au/news/article/2017/08/25/influence-france-and-china-pacific-sets-scene-top-level-talks
[4] “World Bank lays out options for accelerated Pacific Island growth”, 2017/9/7, The World Bank, last viewed 2017/9/25, 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17/09/07/world-bank-lays-out-options-for-accelerated-pacific-island-growth
[5] “Pacific islands can’t tackle climate change alone: World Bank”, 2017/9/7, AFP, last viewed 2017/9/25, http://www.dailymail.co.uk/wires/afp/article-4860358/Pacific-islands-tackle-climate-change-World-Bank.html
[6] “Allies speak for Taiwan at UN General Assembly”, 2017/9/27, Taipei Times, last viewed 2017/9/28,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17/09/27/2003679230
[7] 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表示:「2030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議程『不能遺漏任何人』,聯合國卻對台灣人民關起大門,拒絕他們參與此一全球事務。我們否定自己的原則,遺漏了台灣2300萬人民。」
[8] 計畫連結: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41462&ctNode=29915&mp=1
[9] 計畫連結: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35793&ctNode=29913&mp=1
[10] 計畫連結:https://www.icdf.org.tw/ct.asp?xItem=11833&ctNode=29909&mp=1